数风流 | 陈丹贤:心若向阳,次第花开

发布者:丛珊发布时间:2024-12-25浏览次数:10

一、人物介绍

陈丹贤,2021级应用统计学1班,中共预备党员,曾任数学教育俱乐部实践部部长、新生班主任助理,2023-2024学年平均学分绩点4.21。

二、获奖情况

1.2023-2024学年获国家奖学金;

2.美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Honorable Mention;

3.APMCM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三等奖;

4.“高教社杯”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广东省二等奖;

5.第十四届全国大学生数学竞赛(非数学类)三等奖;

6.首届惠州市数据应用创新大赛最佳人气奖;

7.2021-2023两学年获评校级“三好学生”称号及二等奖学金;

8.2022-2023学年获惠州学院“优秀社团干部”称号;

9.全国大学生电子商务“创新、创意及创业”挑战赛校级一等奖;

10.“挑战杯”大学生课外学术科技作品竞赛院内选拔赛一等奖。

三、座右铭

“我诚,路自稳。”

四、经验分享

课堂:精准捕捉,偶尔走神无妨

老实说我并不是那种每节课都能全神贯注的学生。但关键在于,当我“在线”时,我会特别专注,尤其是对老师强调的重点。课堂上讲解的例题往往是抽象原理的实际应用,解题思路和套路是相似的。我有记例题的习惯,这不仅能防止犯困,也有助于期末复习回顾。不过,记笔记一定要兼顾老师的解题思路,不要因专注于记录而忽视了理解。如果课堂内容过于抽象,我会额外花时间上网课,或在课前进行适当预习,这样一来,课堂就成为了更深入理解知识的过程。

作业:认真做题,深入理解逻辑

布置作业后我会尽早完成,以巩固课堂知识。不然做题思路很快就会遗忘。对于像数分、高代、数理统计、运筹学等学分和作业较多的课程,尤其需要关注。遇到难题时,我会先独立思考,实在不行才向老师请教或与同学讨论。对于那些需要借助答案理解的问题,我会在做完后重新梳理,隔段时间再回过头来做一次,或者通过费曼学习法来加深印象。每当成功解决难题或理解复杂逻辑时,成就感是满满的。

复习:有的放矢,资源高效利用

期末我一般会提前2-3周复习,优先复习学分多或者靠后的科目。要仔细研究老师给的重难点和题目,复习时注意先梳理知识点再进行练习,确保每道题目至少完整做过两遍。我喜欢用B站网课倍速回顾,用Xmind、亿图脑图或语雀整理章节要点。另外我会主动搜集期末复习资料,如笔记和习题,可从公众号、B站、CSDN、百度文库、学习交流群等渠道获取。这种方法能够提升复习效率,但也要根据实际情况对资料适当整理和转换,形成自己的复习材料。

实践:超越课本,多方探索尝试

大学不只是学习理论知识的地方,更是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提升的摇篮。让我真正受益匪浅的往往不是课本上的公式,而是那些需要“现学现卖”的竞赛和项目。起初面对数学建模、创赛项目我根本不知道如何下手的,可以通过浏览平台经验帖、科研交流gzh、思谋学术网站、往届优秀论文等渠道建立认知、查阅资料,同时要和队友讨论、反复试验,甚至熬夜解题。过程中的每一次尝试和失败于我都是宝贵的财富,它们教会了我坚持、应对难题和与他人协作。

大学不是埋头苦读的地方,更重在体验。可以去实践,从各方面提升自己;可以去探索,用脚步丈量世界。告诉自己:“任何时候都可以是起点,无论你走得怎么样,向前看,都是更辽阔的世界!”

图文 陈丹贤

初审 丛珊

复审 陈海容

终审 林少章